智慧学工 下载专区 福州大学官网

学生资助

榜样风采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资助 - 榜样风采 - 正文

学习二十大·“榜样福大”说|星耀国奖:方笔耘、王文委教、陈可欣、周斌、毕倩茹

发布日期:2023-09-15浏览量:

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寄语广大青年“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这既是对新时代青年的勉励与期望,也是对新时代青年的激励与鞭策,我们要牢记嘱托,脚踏实地、勇毅前行,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青年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向善的旗帜。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我们身边的优质榜样,让我们一起向他们看齐!

方笔耘 石油化工学院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个人简介

方笔耘,女,汉族,安徽安庆人,1995年6月出生,群众,2017年进入福州大学开始硕士研究生学习,于2019年转入博士学习,博士期间就读于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工业催化专业。在博士期间曾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奖学金;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新生特等奖学金。累计已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

个人事迹

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转眼间,方笔耘已经在福州大学学习了五年半之久,在这里,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科研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方笔耘产生了对科研工作的热爱以及塑造了自身坚韧的性格,这对于她之后的工作生活至关重要。

深耕细作笃前行

2017年通过研究生招生考试,方笔耘进入福州大学开始硕士研究生学习,并在这里得遇良师。在导师林炳裕老师的影响下,方笔耘对科研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实验中收获快乐,正因如此,在2019年她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林老师的指导下继续开展科研工作。与硕士期间不同,博士期间科研任务更加繁重,要求也更高。这不仅是导师的要求,更是自己对自我的要求。硕士期间,大量的研究内容以及方案大多数依靠老师的指导和方案,转入博士后,自我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在博一期间,她一边完成博士课程,一边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一边思考实验思路及方案,在领域内其他科研人的研究结果中发现灵感。与此同时,及时的实验探索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方笔耘在阅读文献的同时着手进行实验。在文献调研以及初步探索实验中,方笔耘最终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为钼基合成氨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并且明确了部分具体研究内容。

在刚刚转入博士学习中,除了迫切期望确定研究内容以外,对其他方面的要求例如文章的撰写、数据分析以及科研软件的学习也日益增高。所幸,方笔耘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且积极的开展学习和研究。在探索实验的同时,整理手上的数据并且写成文章,积极学习相关所需软件和实验数据分析,积极与老师沟通交流,汇报实验进展以及结果,最终博士生活逐渐进入自己的节奏。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科研任务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这段时间里,方笔耘见过福州早晨五点的天空,也看过福州凌晨的星空,这些陪伴她度过博士生涯中最开始的阶段,见证她的实验成果。

一朝收获终有成

实验的顺利进行并不意味着结束,更是新的开始。如何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对领域发展的贡献付诸纸上是一项更大的考验。博二是博士生涯繁忙的一年,这一年里不仅要兼顾实验的进展,同时要不断的学习论文的撰写,将实验结果转换为真正的论文成果。在导师细心的教导下,她逐渐掌握了更好的撰写论文的功力。方笔耘很庆幸也感谢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松懈更没有放弃,遇到再大的困难,都告诉自己是可以的。

在这样时光中,她的手机屏保上的话始终激励自己:要锻炼成一幅养精蓄锐、全力以赴的样子,即便是芝麻绿豆大的琐事,都高高兴兴、爽爽快快地处理好每一件事。回顾这一年,方笔耘想她做到了,不怕繁琐不怕困难,也不再畏惧,踏实地走好了每一步。也因此,迎来了其辛苦却收获满满的博三,踏入博士生涯的尾声。这一年里,她用前面几年累积的知识与能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付诸纸上,并发表在国际期刊。这一年里,方笔耘完成了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以及博士毕业答辩,成功博士毕业。并且以发表7篇SCI论文的优异成绩拿到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及在最终毕业环节拿到优秀。

回顾这一路,方笔耘最大的感触是时光真的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五点的朝阳、凌晨的夜空都见证了努力付出的步伐,于是梦想的花朵也悄然绽放。方笔耘想,博士生涯给予她的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对梦想努力追求的鉴定,未来的道路她依旧会坚韧而自信的走下去。

王文委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个人简介

王文委教,男,汉族,生于1998年12月,中共党员,2020年入学,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研究生。硕士期间,曾获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中期奖学金,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

个人事迹

“三牛”破荆棘

回首在福大读研的三年,王文委教最大的感慨是一路坚定信念、踏实笃行,收获了“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的“三牛精神”。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老黄牛”

初进实验室,玻璃器皿里反应的溶液,不锈钢外壳的熔炼设备都让王文委教充满好奇。但是随着实验方案的落实并自主操作设备,他开始察觉到了科研的不易之处。让他印象深刻是实验室里一排外形如同烤箱的马弗炉和电弧熔炼炉。王文委教的研究方向是高强导电铜合金,需要在极高的温度下熔炼合金。此外,某些热处理工艺甚至需要在高达1050℃的马弗炉中拿取样品。因为炉子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十分娇贵,所以热处理实验室没有空调和电扇。为了实验安全,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还要穿上厚厚的隔热手套和防护服,经常做完一套流程下来,衣服都被汗打湿了,有时候实验持续时间长身上还会起痱子。前期实验进展的缓慢,再加上高温的炙烤,让他对研究方向的前景产生了一定怀疑。当王文委教在组会上跟导师汇报提及科研上遇到的问题时,王晨老师给他讲起了他读研期间是如何突破新研究过程的瓶颈期的经历。最后王晨老师还语重心长地说到,无论是现在搞科研,还是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总会遇到困难的,要有“老黄牛”不怕吃苦、肯钻研的精神才会成功,不要怕失败。老师的一番话好像一剂强心剂,让王文委教从萎靡之中又重新振作并燃烧起了希望。在后续的工艺探索中,王文委教一直牢记要做科研路上的“老黄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两个月后他终于探索出来了合适的工艺路线。自此,做科研上的“老黄牛”的想法也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孺子牛”

因为场地有限,学院几个课题组共用实验室,一起做实验。做实验的人数多就带来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实验室的垃圾很难及时得到处理,实验耗材的位置也经常被改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几位老师特意在开大组会的时候提到了课题组公共实验室器材的使用安全问题、实验室公共卫生和仪器耗材使用的问题。会议上着重强调了只有每个人都爱护实验室,维护实验室的设备和卫生,课题整体的进度和个人的进度才不会被影响,要做科研路上的“孺子牛”,有敢为人先、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会议上提到的“孺子牛”精神深深打动了王文委教,也打动了课题组其他成员。会议之后实验室的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观,大家的实验进度也再也没有受到仪器和实验耗材的影响。

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拓荒牛”

在第二篇文章录用之后,导师那边又有了福建省区域发展项目需要课题组进行攻坚。这个项目涉及到5G材料的应用发展,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性,对材料的综合性能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课题组设计出的材料能达到怎样的要求是一个未知数,正因如此,课题组的同学们都保持着观望的态度。王文委教骨子里热爱挑战、不怕困难的倔脾气让他主动站了出来。王文委教在查阅了文献资料之后,对材料设计和加工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当他把整理好的思路汇报给老师时,老师问道:“委教,你确定要攻关这个项目吗?一旦接下军令状,可不能轻易反悔。”王文委教没有犹豫,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科研的激情已经在这场战斗中提前吹响了战斗的号角。然而项目的攻坚过程漫长而曲折,每当在遭受失败时,王文委教都会把自己想象成一头干劲儿十足的“拓荒牛”,即便前进的道路的荆棘遍布,也未曾放弃。终于在三个月后,材料的成分和工艺被摸索了出来。当材料性能测试达到要求的那一刻,王文委教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了。他又趁热打铁,将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顺利地完成了第三篇和第四篇论文。当文章接收的那一刻,王文委教感受到强烈的自豪感,这虽然只是5G项目建设中的一小步,但正是无数科研前辈的每一小步,聚沙成塔出了我们这个科研大国的一大步。

硕士生涯即将迎来尾声,对科研的热情鼓动着王文委教走向的博士申请的道路。在未来的日子里,王文委教会牢记福大对他的培养,以及恩师王晨教授教会他的科研精神。在福大读研收获的“三牛精神”,会一直指引他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陈可欣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个人简介

陈可欣,女,汉族,1997年08月出生,中共党员,2020年入学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在读期间曾获得2021年和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应急科普华夏行”大学生火灾应对技能竞赛一等奖、辽宁省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论坛优秀奖。

个人事迹

平凡中坚守 耕耘中绽放

大四那年,陈可欣通过研究生推免直升本校,加入了施老师课题组。在导师和课题组同学们的帮助下,其在表达与交流、思考与总结、实践与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勇于表达善于交流

课题组有组会制度,频率是每周一次,由学生轮流展示文献汇报、实验进展、学期总结和未来计划。研究生刚入学时,陈可欣常常对即将到来的汇报感到紧张。对于科研新手来说,每当坐在台下听师兄师姐汇报,再联想到自己马上要上台,总是会心跳加速、坐立难安。但多次参与组会让陈可欣学会了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积极面对组会汇报。她总结道,首先要认清自己对组会感到紧张的事实。其次,要总结演讲经验不足、PPT条理模糊、讲解不流畅、担心被批评等原因。最后,要针对以上原因逐个寻找解决方法。对此,陈可欣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珍惜每一次汇报机会,逐步克服经验不足带来的紧张感;揣摩师兄师姐的PPT汇报样本,不断修改提升自己的PPT制作水平;撰写逐字稿,提前演练;与导师友好相处,其实导师也能理解和包容新手的紧张感,以引导和建议为主,不会随意批评学生。

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协助处理课题组公共事务时,陈可欣会注意理清办事流程和通知公告的条理。例如,办理横向测试经费转账事务时,她会拍摄单据和记录业务办理地点,将其添加到备忘录中整理成一份图文并茂的办理流程,并分享给课题组其他同学。在承担实验室卫生负责人期间,她都会力求用简洁的语言清晰地分条列出事务安排的注意事项,并试图站在其他学生的角度判断该通知是否具备易理解性、安排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在科研学习过程中,陈可欣也养成了记录和总结的习惯。例如,参加组会时携带笔记本,轮到自己上台汇报时可以记录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听他人汇报时也可以记录对自己有启发的知识点。处理数据的过程常常会遇到问题,她会在寻找到解决方案之后,结合图片和文字制作一份逐步操作的文档,以便查找翻阅。拍摄实验样品的微观形貌之前,她也会思考预期获得的目标图像,在拍摄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拍摄位置,并在拍摄完成后及时总结拍摄经验和注意事项。思考和总结相辅相成,贯穿了陈可欣的研究生生涯。

乐于实践敢于创新

刚加入课题组时,打好科研基础需要在实验和文献阅读下大量功夫。具体而又详细的操作步骤、与本课题组研究方向对口的数据梳理方法很难在论文或网络平台中直接获得,课题组的“传帮带”精神帮助陈可欣少走了很多弯路。初入课题组,在协助大师兄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她开始建立起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知识体系。科研过程中,大部分新想法是既有材料和要素的新组合。这让陈可欣明白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阅读大量文献,将论文的描述和实验操作结合起来,是深刻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借助文献管理软件,将阅读过的论文分类汇总,她也会产生一些新想法。但是,有了新想法并不能马上实践,而是先进行以下几个步骤:搜索该想法是否已经被实现并且发表论文、详细列出新想法的实验流程和拟用原料、与导师探讨新想法的可行性。实验的过程中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看似简单的步骤可能蕴藏着无法预知的阻碍,只有迎难而上,百折不饶,方能不断成长。

陈可欣认为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并没有光辉的过往,只是凭借着在关键时间点伸出触角、积极探索、突破自我之后取得了一点成绩。她坚信,人生不是直线而是波浪线,不能单纯地用过往束缚未来,她将在每一个新起点重塑自我,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生逢其时,为之奋斗吧”。

周斌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个人简介

周斌,男,汉族,1996年11月生,群众,福州大学2020级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22年9月获2022年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2篇,其中SCI与EI期刊论文各一篇,在外审论文SCI期刊一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两项。

个人事迹

持之以恒 奋斗以成

总览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具备坚持的精神。李白的铁杵磨成针,屈原的洞中苦读等,他们的精神无不印证了“贵有恒,何必三更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的真理。周斌始终坚信“坚持就是胜利”,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脚踏实地勤学奋发

在学习方面,周斌努力学习本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知识。研一上学期,课程颇多,有时甚至白天上课,晚上也要继续上课。确实,连续的课程学习会让人疲倦,但周斌深深记得师兄曾告诉他的那句: “你要多看多学,不能贪图安逸,你是学硕,你的时间很紧”。因此上午上完课、晚上上完课,他都会抖擞抖擞精神,再回到工作室,争取多利用一些时间。也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他阅读了大量文献,自主学习了专业课程相关知识,也因此,他的学位课成绩最终名列专业前茅。

刻苦钻研砥砺前行

在科学研究方面,周斌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认真完成项目中他所负责的部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水平,积极投入精力,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刻苦钻研。目前已完成基于传统压缩感知的红外图像超分辨率算法研究与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率算法转换应用于红外图像研究,并将算法实际应用于研究院xxx项目与xxx项目中的图像超分模块。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周斌也掌握了一定的学术研究技巧,先后以第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SCI与EI期刊论文各一篇。虽然现在周斌的论文量已达到毕业要求,但他仍然对学术研究保持着深厚的兴趣,仍继续积极撰写学术论文。

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在实践方面,周斌于研一下学期开始担任研究院红外光学成像实验室的助管职务,在两年的任职期间兢兢业业,按时完成实验室的清理打扫工作与每日检查工作。此外,对于实验室的设备信息管理做到认真记录,对于耗材件,实现全部记录,做好每一种耗材的记录管理。认真完成老师以及同学的实验需求,提供实验设备与实验耗材。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认真做好防护标识与护具的准备。此外,在完成助管职务的同时,周斌也从中了解了许多元件器件的参数指标和使用方法,对于他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帮助。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周斌现在越发相信这句话。如果决意去做一件事了,就不要再问自己和别人值不值得,心甘情愿才能理所当然,理所当然才能义无反顾,只要真正义无反顾地去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披星戴月也不会觉得苦,而那些奋斗的时光也一定不会辜负我们的努力。

毕倩茹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本科生国家奖学金

个人简介

毕倩茹,女,汉族,2000年10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2019级建筑学学生。曾获第20届亚洲设计学年铜奖,第13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优胜奖,第4届“亿学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及综合能力大赛一等奖,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城市设计赛道百景新锐奖等。

个人事迹

天道酬勤 厚德载物

自从2019年入学以来,毕倩茹以福州大学的校训“明德至诚·博学远志”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积极进取,争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赋有梦想敢于实践

思想方面,毕倩茹积极进取,乐观开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学习党章党训,努力向党组织靠拢,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培养,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察,现已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求真笃行敏而好学

学习方面,毕倩茹勤思好学,认真刻苦,不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还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较高的学习效率。入学以来连续获得6次校级一等奖学金,获得了2021—2022学年国家奖学金及2021年度校级“三好学生”称号。在设计课上积极与队友配合,努力完成分内任务,输出个人观点,并与老师积极沟通交流,不断完善设计方案,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与学科设计任务。除了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外,毕倩茹还在课外主动学习,利用业余时间探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大学英语四级600+、六级590+,并通过BEC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考试。

乐观开朗迎接挑战

在生活中,毕倩茹是一个乐观开朗,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人,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校园活动和比赛来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多次参与学科竞赛,获亚洲设计学年奖铜奖,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三等奖,并在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中获奖,目前担任1项省级SRTP项目负责人并积极参与学院课题研究,发表会议论文一篇;申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这些竞赛经历与科研经历不仅丰富了毕倩茹的生活,还开拓了其视野,锻炼了其胆量,使其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更加敢于迎接挑战。

—丝不苟 认真负责

在工作中,毕倩茹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大一大二曾任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大二下参与储干培训,认真配合主席团开展各项工作,大三至今一直担任学院关工委学生秘书长,同时还积极参与“餐厅督导”等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到78.7小时,她将继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同学们服务,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转眼大学时光已过大半,回忆大学生活,毕倩茹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今天的成长和收获,更重要的是让她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经历了无数的考验、挑战和历练,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奋斗给她的人生留下永远无法消除的珍贵印迹。但是过去的已经过去,只有把握住今天,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毕倩茹将整装待发,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