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榜样是奋进的灯塔,是引领我们前行的光芒。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优秀青年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担当与使命。
郑熙东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个人简介
郑熙东,男,汉族,生于1996年3月,中共党员,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专注学科前沿,发表国际顶级期刊论文16篇,包含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等一区Top期刊论文6篇,并授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学习成绩优异,学业成绩与综合测评均为年级专业第一,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福州大学研究生“学术达人”等。具有前沿的国际视角,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2023年国家建设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奖学金),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交流访学;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作为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作为团队队长带领博士生“三下乡”团队前往福建省晋江市进行实践调研,被多个媒体平台报道。
个人事迹
以初心为帆 扬奋斗之楫
在科研的道路上,郑熙东始终坚信,唯有心怀远大志向并脚踏实地前行,方能突破重重困难,抵达真理的彼岸。每一次实验的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每一篇文献的阅读都是启迪智慧的关键步骤。将以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在科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追逐梦想的光芒。
以初心为引 笃定之所爱
“科研学习有方法,但是没有捷径,找捷径的想法一旦形成,一切正确的努力都变得不够好、不够快、没有用,而陷入无限的找捷径中”。科研路上无捷径,唯有热爱伴征程。他怀揣着这份热爱,在研究生期间,共发表了国际顶级期刊1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发表了11篇高水平SCI期刊论文,包含IEEE 、Renewable Energy等5篇SCI一区Top期刊,4篇SCI二区Top期刊,并授权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在不断积累科研成果的道路上,他也逐渐受到国内外科研学者的认可。他受邀担任国际知名期刊Applied Energy、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等期刊审稿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获得2023年国际顶级期刊MPCE中国地区杰出审稿人奖。
以切问为径 近思之所成
郑熙东始终铭记“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他坚信科研学习是脚踏实地的过程,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不断前进。2024年,他成功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并荣获2024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及福州大学研究生“学术达人”称号等多项荣誉。多次在知名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并曾受邀担任分会主席,荣获2022年APET最佳口头汇报奖。郑熙东同学认为科研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是国内外思想的融合。为了拓展国际视野,他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2023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奖学金),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行交流访学。他始终秉持主动学习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博士研究生期间,学业成绩和综合测评均位列年级专业第一。
以知行为引 笃定之所爱
科研学习是学生的根本使命,而学生工作则为其增添了熠熠光辉。他常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党务躬行传薪火,下乡实践写春秋”来鞭策自己不断前行。在研究生期间,郑熙东于2020年担任先进制造学院第三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并于2024年担任电气学院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同年,他在电气学院博士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担任团队队长,并以宣讲者和负责人的身份荣获电气学院2024年“实践归来话成就”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汇报三等奖。此外,他还于2024年获得福州大学“我心中的工匠精神”研究生主题征文比赛二等奖。对他而言,科研与学生工作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科研之路遇到瓶颈时,他常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态,投身于学生工作中,在服务他人、奉献集体的过程中调整思绪、开阔视野。
周杭燕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个人简介
周杭燕,女,汉族,1999年11月生,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共青团员。师从张艺明教授,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和无线电能传输。曾获得宝钢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福州大学助研奖,中期优秀学业一等奖学金,新生一等奖学金;福州大学研究生学术科技月—“科华杯”企业命题大赛三等奖。专注学科前沿,围绕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和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开展研究,发表本人一作或导师一作本人二作SCI论文5篇,其中顶刊1篇,一区3篇,二区1篇,以及EI会议论文3篇,并有一项发明专利已授权;积极参加CPESE,CPEEC,CPSSC,IECON等国内学术会议;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多次参与志愿公益活动。
个人事迹
求真务实 精勤求学
研究生期间,面对更加复杂困难的课程学习,周杭燕勤奋刻苦,努力奋进,认真完成每一次的学习任务,专业成绩排名6/141,她深知做好科研的前提是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利用互联网期刊文献资源进一步加强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通过不断实验与查阅书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逐梦科研 乐于实践
研究生期间,周杭燕在完成自身学业任务的同时,定期与导师汇报自身进展与讨论问题,同时广泛阅读相关方向的参考文献,将自己的想法及时与导师和实验室同学交流。在导师张艺明教授的指导下,周杭燕发表本人一作或导师一作本人二作SCI论文5篇,其中顶刊1篇,一区3篇,二区1篇,以及EI会议论文3篇,并有一项发明专利在实质审查阶段。同时她还协助导师张艺明教授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优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在不断实践中她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学到了很多关于电力电子方面的知识,获得2024年国家奖学金。经过科研道路的磨砺,她逐渐明白了科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突破的道理,要以饱满的精神、足够的耐心和平稳的心态去投入科研生活,经过长期坚持和奋斗,实现研究成果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知行合一 勇往直前
自入学以来,周杭燕多次参与志愿公益活动,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在她看来,课程知识的学习虽然重要,但并非大学的全部。此外,周杭燕同学也积极参加CPESE,CPEEC,CPSSC,IECON 等国内学术会议,将会议所得融入自己的科研实践,不断向前。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周杭燕对自己能在福大电气学院度过研究生学习生涯而感到幸运,也感激导师与同学。在未来她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仰望星空,在科研路上继续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周杭燕感谢福大和导师的培养与帮助,她表示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铭记福大“三种精神”,做“顶天立地”的电气人。
郭桢祺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本科生国家奖学金

个人简介
郭桢祺,女,汉族,2003年11月生,中共党员,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现任福州大学电气学院团委志工部负责人、学院奖助贷负责人、福州大学学生科研创新协会负责人。目前绩点排名2/263,连续5学期获得一等综合奖学金。担任省级SRTP项目负责人,积极参与竞赛活动,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五项,省级奖项四项。坚持体育锻炼,屡次在省级与校级体育赛事中名列前三,曾获福建省大学生军事技能比武团体一等奖。
个人事迹
奋进求知 行稳致远
进入大学,意味着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郭桢祺始终牢记学习是一个学生的本分,她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勤于发问,脚踏实地,一以贯之的努力最后也得到了回报,目前郭桢祺的累计绩点为3.90,排名为2/263,连续五学期获得校一等综合奖学金,并两度获评福州大学“三好学生”称号。
以研炼能 以赛促学
初涉科研竞赛,郭桢祺曾迷茫畏惧,但在学长学姐帮助下逐渐祛魅,大胆尝试。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与竞赛活动来提高自身素养:从大一下接触课题组掌握阅读文献等基本科研技能,到大二下作为负责人申报SRTP项目并持续推进;从参与数学建模竞赛了解各类建模方法和编程知识,到电子设计竞赛中熟练地画板、腐蚀、调试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她收获了远超于课本的知识,对专业积淀大有裨益。
守职尽责 情暖同窗
身为中共党员,郭桢祺始终胸怀为人民服务之志,将学生工作视为成长锻炼的平台。作为学院团委志工部主要负责人,她及时传达校青协通知,累计为30余项活动招募志愿者,精心组织并参与10余项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400h。在担任学院奖助贷负责人期间,她严谨完成各类奖助学金的申报工作以及生源地贷款确认等资助工作。作为福州大学学生科研创新协会负责人,她组织多次线下培训,协会成功获评电气学院2023年度科技创新先进集体。虽身兼多职,但每项工作她都善始善终,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热心奉献 多元发展
因为对国画有浓厚兴趣,郭桢祺报名成为福州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沈锡纯美术馆的志愿讲解员,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国画背后的深厚内涵;自幼就热爱运动的她,大一就加入学院田径队,至今已连续参与三届校运会,累计斩获2银3铜,助力电气学院五连冠。同时,郭桢祺还参加了2023年福建省大学生军事技能比武活动,最终和同伴们勇夺团体总分省一等奖,创造了福州大学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由于多次受到社会人士的资助,疫情肆虐时郭桢祺主动报名为宁德市医护子女提供线上辅导志愿服务,为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她以兴趣为引,绘就了一幅青春奋进的多彩画卷,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蓬勃朝气与责任担当。
“未来是否繁花似锦,源自我们当下之努力。”在今后的日子里,郭桢祺将一如既往,做一个自律的人,做一个勇敢的人,做一个坚定的人,翻山越岭,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