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数学与统计学院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学院心理委员和宿舍长对心理危机的识别帮扶能力,共筑生命安全防线,3月17日上午,数学与统计学院邀请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黄瑞枫老师开展《生命守门员: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处理》专题培训。本次培训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进行。

铜盘校区收看现场

旗山校区收看现场
讲座伊始,黄瑞枫老师从“生命守门员”的概念和作用切入,介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结合大量案例重点介绍如何从言语、行为、情绪等方面识别心理危机的预警信号。

同时,她也着重强调心理危机预防的重要性,通过细致入微的讲解,同学们对如何识别心理危机的预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此外,她还鼓励大家积极学习“生命守门员”相关知识,倡导“人人皆可为生命守门员”。
接着,黄瑞枫老师对如何识别高危个体进行讲解。她指出,在心理健康方面产生危机的同学会出现“三托六变”中的某些情况。
“三托”指的是托人、托事、托物。这可以理解为在心理危机出现时,个体可能会寻找他人、事情或物品作为寄托,以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或情绪困扰。
“六变”则是指性情大变、行为大变、财务大变、言语大变、身体大变、环境大变。这六个方面的变化可能是心理危机或心理压力的外在表现。例如,个体在面临重大压力或心理困扰时,可能会出现性格变得暴躁或孤僻,行为变得异常,经济状况出现波动,言语中透露出消极或极端的情绪,身体状况变差,以及生活环境或社交圈子的改变等情况。
最后,黄瑞枫老师就如何帮助高危个体给所有同学作指导。她指出,干预高危个体所释放的信号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生命守门员”若遇到心理有问题的同学,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帮助他们。她给出简单易记的口诀:一问、二应、三转介。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关心和体贴的态度,尊重同学的隐私和意愿。同时,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承担他人的情绪压力。

END
本次“生命守门员”培训的顺利开展,使宿舍长和心理委员更加明确心理危机的外在表现及其产生机制,提高“生命守门员”的危机识别与解决能力,也为数学与统计学院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学院也将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培训指导,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保驾护航,推动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供稿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撰稿人:罗语萱
校核人:傅源源
审核人:沈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