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青年学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2025年3月,化工学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暨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党委副书记蒋林娟老师,团委副书记何杰老师,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王源滋老师、2024级化工学院全体学生,各班班主任共同参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


会上,各班从福建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切入,讲述模范人物在促进民族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维护民族和谐等方面的感人故事。启发同学们思考身边的民族团结现象与问题,以及如何在校园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在“晒出我家乡的民族文化”分享环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纷纷现身说法,展现自己家乡的民族风俗习惯与民族文化历史。
化工学院2024级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
会议伊始,王源滋老师以“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引出主题,结合全国两会闭幕后习近平主席深入各民族地区考察的热点时事强调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并邀请5位学生代表,对各自民族从民族特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分享,让在场同学对不同民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认识。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依次介绍自己来自哪个班级、家乡所在地、所属民族以及兴趣爱好等。随后,大家针对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其他同学和老师纷纷给予解答和建议,现场气氛热烈。王源滋老师也借此机会向大家推荐了两部优秀的民族电影,帮助大家更深层次的了解咱们国家的民族工作。
会后,党委副书记蒋林娟老师对座谈会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帮助大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议同学们积极为自己的家乡民族代言。同时蒋书记还对同学们提出期望和叮嘱:学习上,建议大家合理规划时间,好好学习,大学期间还是要卷起来;生活上,鼓励大家多参与校园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希望在座的同学们大学四年的毕业典礼上都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完美的人生选择。

本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深化了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认知,促进了化工学院内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让少数民族学生切实感受到学院的关怀。接下来,化工学院将致力于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构建和谐校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贡献心力。
供稿学院:石油化工学院
撰稿人:王源滋
校核人:李俊锋
审核人:蒋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