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下午,“中国古代法理的演进”主题讲座于我校旗山校区模拟法庭举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与前台湾“中国法制史学会”理事长,我校法学院黄源盛教授担任主讲人,法学院黄辉院长致欢迎辞,法学院副院长蔡晓荣担任主持人。
会议伊始,张文显教授以“匠万物者以绳墨为正,驭大国者以法理为本”为引,强调了从古至今法理学的价值和重要性。随后,张文显教授又从“法理之泛在”、“法理之词源”、“法理之概念”三个方面逐一阐述“法理”所蕴含的具体意义。并通过“何为法律?”这一问题的提出,进一步讲解国家与法律的关系,表达了自己对“依法治国”政治命题的高度认同。其中,张文显教授着重强调了对“法理”进行概念界定的重要意义,从法之原理、美德、价值、理据等十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一观点,使在场师生对法理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黄源盛教授从张文显教授的《法理·法理学的中心主题和法学的共同关注》切入,深入分析了法理学的学科含义及其性质、研究对象与范围、中国法理学的研究取向与方法,并就“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如何定性”展开论述,对近百年来中国法史若干问题展开讨论,黄教授以“法理:法之所以为法的当然道理,及其核心基本价值理念”为结语,对“法理”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界定。
此次讲座中,两位教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从法律大家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实现了法律史与法理学的碰撞切磋,加深了与会师生对中国古代法理的演进问题的理解与感悟,为法学院深入探索法理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思路。
(法学院 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