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陈豪坤,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金融实验班本科生,汉族,中共党员。绩点排名专业第一,曾连获2次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5次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等40余项荣誉。专注学术,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以第二主持人主持省级SRTP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导师一作学生二作身份发表论文于一类核心期刊《国际金融研究》(CSSCI、IF=8.9);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累计服务693小时。已推免至北京大学金融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梦想启航 多线并举
初入大学,他已然立下保研的志向,念兹在兹,无日或忘。入学时,通过选拔进入数理金融实验班,就此开启自己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征程。
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习,他善于把握重点,紧跟老师教学节奏的同时,也积极开阔视野,并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随着学业的推进,学业负担日益加重,与此同时,学生工作和竞赛的强度也持续拉满,设计海报、撰写推文等任务接踵而至。他深知期末突击或许高效,但带来的压力巨大,他将学业任务分散到平时,才能更加从容应对。
初识北大,懵懂忐忑。他还记得自己参加推免复试时,激动与紧张的情绪交织在心头。他明白,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勇敢地展现出真实的自己。只要能顺利完成每一场面试,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充分展现出来,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不会留下遗憾。

脚踏实地 知行合一
在竞赛领域,他成绩斐然,以创新实践诠释“知行合一”。大一下学期,他与班里同学组队,参加统计建模大赛。初次参赛,他们虚心向老师请教,最终凭借扎实的努力获得省级一等奖。此外,他还作为队长带领团队征战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斩获H奖,并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蝉联省一等奖。
大二时,他加入“微球探域”项目团队。在项目中,他投身氟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推广,助力药企降本增效。为了将产品更好的推广落地,他将金融数学的思维融入材料研发的成本分析与市场推广策略中,实现了学术理论与产业实践的双向赋能。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中勇夺“银奖”,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还顺带收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银奖”。


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
在科研锻炼的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统计模型和数学模型知识,出色的论文写作能力、模型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从竞赛到科研,他实现了自然过渡。他的导师严佳佳教授在学术上给予了他悉心的指导,从段落布局到文献综述,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仔细斟酌、逐字修改,让他深切感受到老师学术热情、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无限关爱。

他还记得自己在论文投稿时,一轮又一轮的退修令自己快要丧失信心,但佳佳老师一直鼓励自己正视学术意见,“学术如同庖丁解牛,要把审稿人的质疑当作解剖刀。”在写满了师生红笔修改批注的论文草稿中,在越来越清晰的课题研究思辨中,他理解到了学术求索的意义。
严于律己 全面发展
在生活中,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团学工作里,他更是不遗余力,充分发挥自身能量,为集体发光发热。在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期间,开展“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等主题团日活动20余场,创新建立活动满意度反馈机制,使团支部的凝聚力与活力不断提升,荣获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团立项跻身全校前列;作为就业创业中心部门负责人,他参与策划并组织“互联网+”等双创赛事8场,举办BP撰写、路演答辩等专题训练营为学院乃至学校的创新创业事业注入活力。

在学生工作之外,他也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693小时。深入闽侯县上洲村开展实践活动,带着"如何在产业转型中激活乡村引擎"的思考,与团队穿梭荔枝林绘制产业链图谱,以“党建引领+产业创新”探索乡村振兴路径。他始终以“服务者”的姿态扎根集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赓续奋斗 不忘初心
他深知只有自律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极具行动力的他,享受着这种井井有条、忙而不乱的节奏,游刃有余地行走在学业、竞赛、科研与学生工作间。研究生阶段,他计划将个人兴趣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聚焦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交叉领域,以扎实学识服务社会,以创新精神开拓未来,让青春之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愈发璀璨。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这句至理名言。从大一怀揣青衿之志,到历经无数日夜的辛勤耕耘,他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