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控”到“赋能”——高校心理危机预警
“生命守门员”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促进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题。面对学业、就业、人际等多维压力带来的心理危机新态势,福州大学深度践行《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贯通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整合于“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历经近十年本土化实践迭代,创新构建“生命守门员”心理危机预警模式:通过扩大培训覆盖面、强化干预可持续性、拓展心育形式多样性,打造“全员参与、全时响应、全域覆盖” 的干预网络,实现心理危机精准识别、前置防控、高效化解,推动工作目标从“风险管控”向“发展赋能” 的战略升级。
精准“守”与“护”
多管齐下织密心理危机防控网
全员阶梯轮训,筑牢心理守护防线。学校推行心理危机培训常态化,依托 “QPR技术”,以“124”机制普及危机识别技能(年度1次教师集体备课、学期2课时朋辈培训、构建“班—院—校—医”4级响应链),全面提升师生危机识别敏感度及沟通转介能力。2016年起,通过 “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三级覆盖模式辐射全校学院,结合品牌活动科普宣教,并针对不同群体编发差异化《生命守门员手册》,强化持续学习机制,系统性提升师生危机干预素养。

专业教师给政工干部教授心理危机干预课程
全域覆盖摸排,构建预警防控体系。学校筑牢“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网络,确保每个宿舍(或研究生团队)有1名生命守门员,每年选拔培养朋辈生命守门员一万余名,占在校生的26.7%,达到国际上25%的人群最佳普及标准。坚持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通过“新生普查+学期初摸排+每月排查+双周追踪”机制,建立心理档案,动态更新精细管理,执行“一人一策一台账”,打造全维生命安全防护网。

培养朋辈生命守门员现场
全程动态跟踪,构建动态管理闭环。学校成立以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各学院分别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在每个学院设立1名心理辅导员,每个班级配备1—2名心理委员,每个宿舍设1名信息员,构建“学生发现报告—辅导员识别—专业人员介入”的快通道工作流程,提高心理危机识别敏感性。每月末进行一次“医生—学工—学院—教师”四方合力的心理案例研判会,共商帮扶措施,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前瞻性与科学性,形成 “监测—响应—处置—反馈”动态管理闭环。
定期开展“医生—学工—学院—教师”
四方合力的心理案例研判会
明晰“位”与“责”
多方携手打造心理育人共同体
多维联动增效,共筑心灵港湾。学校全年无休,全校区开通心理咨询服务,全天候提供心理咨询,全年开通24小时心理热线,年均团体辅导万余人次。依托社区一站式服务,设立“朋辈FreeTalk”5个实体服务站点,每日驻守提供即时朋辈辅导,实现心理健康服务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构建“全时段、全覆盖、全维度”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家校同心共育,精准护航成长。学校建立“沟通—反馈—跟进”的家校协同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新生家长心理健康通识讲座、高危心理学生沟通看护专题讲座,提升家长心理素养。通过实地走访、定期沟通等形式推进常态化心理家访,强化家长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对因心理或精神原因休学的学生持续跟进,辅导员每月至少与学生或家长开展至少一次有效联络沟通,依据家校双方信息及时优化帮扶措施,实现干预策略与学生康复需求的精准匹配。
医校联动赋能,提升服务品质。学校加强医校合作,与多家专业医疗机构建立转诊治疗“绿色通道”、心理危机快速反应机制,为需要深度干预的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医疗支持。举办医校共建活动,特邀专家进校开展心理义诊、科普宣讲、团体辅导等服务。聘请专家担任工作顾问,从理论和实操技术方面提升高校师生心理危机处理能力,完善队伍帮扶机制。邀请福州大学省立附属医院睡眠科专家常驻校心理中心,开设特色“睡眠心理门诊”服务,持续强化专业支撑力。
医校携手“3·21”世界睡眠日系列活动现场
升级“供”与“取”
多重保障激活心理教育新动能
人文浸润涵育,心育文化深耕。学校以品牌活动为载体,推进心理课程、宣传教育、互动体验、资源推介 “四维供给”转型,从“被动应对需求”转向“主动供给预防”。每学期开学日开展“开学心理第一课”,紧扣“5·25”“10·10”重要节点,全年开展心理情景剧大赛、全国心理健康校园行、心灵讲坛、朋辈技能大赛等品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00余场次,涵养积极心态,营造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多次获得国家心理健康与精神防治中心颁发奖项。2023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生命守门员”危机预警模式获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彰显心育文化影响力。
生命守门员项目获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报道
数字平台赋能,AI助力提升。学校紧跟时代步伐,打造集知识普及、服务引导、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线上平台,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平台集宣传、预约、问答于一体,每年推送各类心理推文近200篇,粉丝量6万+,实现学生群体100%全覆盖。搭建心理健康自助服务平台,整合心理测评、课程学习、资源下载等功能模块,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按需获取”。引入“ACT”AI智能服务系统,基于接纳承诺疗法提供“即时心理疏导+危机预警+资源推荐”服务,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服务及危机预警的便捷性与时效性。
温暖集体浸润,朋辈守望相助。学校以“守护生命、传递希望”为核心理念,大力培养心理委员、朋辈咨询员、“小福心”团队3支朋辈队伍,通过上学年朋辈训练营上岗培训普及理论,下学年“朋辈心理辅导技能”校选课小班教学实操,将集中培训与长期细致化培训相结合,每年培养700余名朋辈骨干,并通过朋辈辅导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校级十佳朋辈评选树立先进榜样,为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发挥“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陪伴”的关键作用。
“小福心”及学院心协朋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合影
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心理育人体系建设,以专业服务体系筑牢心理防线根基,依托多级联动机制织密协同网络,通过温暖集体建设培育心理健康生态。通过推动三者有机融合,着力构建“守护—联动—浸润”三维一体的心理育人新模式。以立体化防护体系构筑师生心灵屏障,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心理健康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