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呀,老师上课说了什么来着?我又忘记了?
唉,明明已经熬夜背书了,这知识怎么就是不进脑呢?
这么厚一本书,我要怎么才能记住重点知识啊!
……
身为学生的我们,上述对话是否经常发生在自己或者周围人的身上?饱受考试折磨、挂科威胁的你是否痛苦万分?不要担心,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几种帮助提高记忆学习的小方法,也衷心希望以下建议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过目不忘”。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有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可以说,记忆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记忆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多种分类:
1.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0.25秒至4秒)、短时记忆(5秒至1分钟)和长时记忆(大于1分钟)
2.根据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和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3.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陈述性记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程序性记忆(做什么、怎么做)
二、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那么,有哪些方法能够让我们尽量避免出现“翻书马冬梅,闭眼啥也没”的情况呢?
首先,想要提高记忆的效果,得从短时记忆的编码出发。
1.“编码特异性”原则
“编码特异性”是指当提取记忆时的背景和编码记忆时的背景相匹配的时候,记忆效果最好。用大白话解释就是“你在哪儿背的,就容易在哪儿想起来”,因为记忆时我们记忆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所处的环境和状态,但这一点我们几乎不能觉察到。
“编码特异性”原则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利用“编码特异性”原则,一半的学习和记忆的时间在模拟考试的环境学习,最好在考试时的教室学习。
第二,避免受“编码特异性”原则的限制,另一半的学习和记忆的时间尽量在多个不同的环境或状态中进行,“举一反三”就是在克服“编码特异性”原则。
其次,短时记忆的编码效果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觉醒状态、加工深度和组块。
2.觉醒状态
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有研究表明一天中记忆的高峰一般是在上午十点半左右,下午的时候效率会逐渐下降,晚上效率最低。但要注意的是,这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尝试在不同的时间段记忆难度相似的内容,找到适合自己最佳的觉醒状态,让记忆事半功倍。
3.加工深度
记忆加工深度越深,记忆效果也越好。也就是在记忆一个事物时,增加、补充或扩展和事物有关的额外信息越多,记忆效果就越好,知识记得越牢固。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精细化加工,比如视觉法、关联法、联想法等;第二,测试,比如给自己出题和参加小测考试等,增加记忆提取难度;第三,生成,比如复述给他人或者教授他人,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变为长时记忆的有效方法;第四,组织,通过大纲、框架图、概念图等实现知识的串联。
4.组块7±2
组块听起来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语,其定义是把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事实上也可以理解为所需要记忆的内容的容量。
短时记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所以根据个人的经验合理改善组块大小能极大提高记忆容量和效率,而一般组块容量为7±2个信息单元,一个单元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音节,也可以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但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是不同的信息单元,比如数字“184018561978”在一些人眼里只是一些随机数字,占了12个信息单元,但也有人会将这串数字分为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和改革开放的时间(1978),也就是3个信息单元,因而容易记住。
我们能做的就是将较小的信息单元组合成较大的信息单元,记忆英语单词时的“词根词缀法”也是有效利用了组块的方法。
三、影响遗忘的因素
在追求记忆效率的同时,我们也要避免遗忘。那么遗忘的进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1.时间
艾宾浩斯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这就是我们要及时复习的原因。当然复习也是一个“大学问”,这里就简单地介绍一下:
复习时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分散复习的效果好于集中复习,即复习时应该间隔一定时间复习,而间隔的长短则应根据材料的性质、内容、数量等灵活改变。
提高复习效果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即阅读与重现的交替进行,可以使复习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减少遗忘。
2.系列位置效应
遗忘进程也受到系列位置效应的影响。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当人们记忆一系列项目的时候,对中间记忆的项目记忆较浅,对最初和最后的几个项目印象是最深刻的。
系列位置效应给我们三点启示:第一,换顺序记忆,避免每次都从同一个起点开始;第二,着重注意中间部分,在记忆时给予中间部分更多的关注,复习更多的次数;第三,“睡前醒后”是记忆的黄金时间。
3.健康与睡眠
最后,也是平时最常谈到的,想要“过目不忘”,一定不能忽视记忆最基础的工具——大脑。平时要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严重营养不良,尤其缺乏蛋白质会使记忆下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好休息,增强营养,保护我们的大脑,护好记忆力根基。